关于自频道的价值与博客版权问题
Haijun - 2008/07/28
【友情提示:请留意本文的所有站内、站外链接】
最近几天,博客圈关于 BlogBus 自频道的讨论很是激烈。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BlogBus COO 魏武挥老师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公布了 BlogBus 还没有正式上线的自频道服务。这个利用 RSS 技术实现聚合的服务得到了以 Blogger 曾英杰为代表的一些反对声音(一、二),矛盾焦点主要在于博客的版权及商业应用上。加上 BlogBus 作为国内 Web 2.0 公司的杰出代表,这个关于版权的争论扩大到了整个博客圈。尽管魏武挥老师又进行了说明,但自频道仍然被 Blogger 认为是制造冗余信息与垃圾,打击了博客热情。
以上这些通过 Blog 产生的对话本身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件事,作为同样注重文章版权保护的原创 Blogger(承蒙魏老师错爱,也是 Web 2.0 江湖和新媒体商业的“贡献作者”),我也来掺和一下。
所谓自频道,就是指 BlogBus 的用户可以轻松利用 RSS 技术建立一个自己的频道。这个利用 RSS 实现的聚合频道,与玩聚 SD 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通过一定的过滤机制实现“有效”聚合,唯一的区别在于页面是否有广告,这也是争议所在。
BlogBus 推出自频道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便捷的技术产生更多页面,卖广告;二是在新媒体方面进一步横向扩张,引导 Blogger 通过编辑产生有价值的媒体平台;三是按照魏武挥的说法,做为 BSP 的 BlogBus 可以通过自频道引导更多用户使用 RSS ,达到普及 RSS 的目的。
- 在版权问题处理上,BlogBus 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尽管 CC 协议在中国基本处于被藐视的状态,但 Blogger 这个特殊的群体对此是异常敏感的。抓虾和哪吒为此曾经面临过严重的用户危机问题,后来不了了之。这次轮到了 BlogBus,Blogger 一定要你给个说法。“这个地方的banner又会有多少收益呢”之类的解释,只会激发更多人的不满。而既然通过banner赚钱“已经是过时的、也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被我们摒弃的模式”,为何不干脆去掉那个讨厌的banner广告呢?只有解决了版权的纷争问题,自频道的价值才有可能被挖掘。本应深谙 Blogger 心理的 BlogBus,这个错误太低级。
- 作为一个 Blogger,RSS Feed 被聚合到频道后保留了作者与原文链接(没有 NoFollow 标签),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的确如曾英杰所说,博客受到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垃圾站的压榨,内容贬值严重。在目前互联网环境下,相比那些转载我文章后把作者和来源改成自己的无耻抄袭者,自频道对于版权的尊重已经不错了。
- 我一直觉得,Google 带来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不够高效,搜索引擎技术的改进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海量信息的筛选。而通过 RSS 技术实现的聚合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很看好玩聚 SD 带来的聚合和对话价值。不同的是,玩聚网是一个以平台为中心的聚合,而自频道则是一个以 Blogger 为中心的聚合。曹增辉说得好,聚合为王,除非,你自己形成一个强大的内容平台。
- 如果 BlogBus 很好地解决了版权或广告分成的问题,自频道的媒体价值仍然很悬。一个普通的 Blogger,要像一个专业的编辑一样去进行信息过滤、筛选,这个要求太高了点。Blogger 可以通过自频道按照兴趣爱好进行个人聚合,不排除少部分人非常专业地做出了媒体价值,但这个比例绝对是很低的,达不到 BlogBus 预期要求。
- RSS 在中国的发展很不理想,1.0式的阅读习惯仍然是主流,2.0只有与1.0慢慢融合,而不能代替。以网页、文章为表现层的 RSS 技术,虽然不能直接促进更多人使用 RSS 阅读器,但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的确有利于 RSS 技术应用大众化。只有大众化,才能称得上革命化。作为 BSP 的 BlogBus 来做这件事,有很多优势,也可以做得很好。
无论如何,自频道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 WebLeon 所说,有这么多人讨论 BlogBus 的产品,BlogBus 真应该珍惜才是。自频道还未正式上线,通过博客产生的这些对话,相信 BlogBus 一定会权衡各方利益,做好自频道产品服务,蓝皮也给了一些不错的建议。
我也赞同北城的观点,某一博客作者被采纳为自频道作者时,应当事先与 Blogger 联系并取得同意。
新一轮Page Rank即将更新
Haijun - 2008/07/25
据 Matt Cutts 透露,新一轮的 Google PR 即将更新,同时 Google 也将取消之前对于一些博客(网站)的惩罚,惩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网站违反了 Google 不允许买卖链接的政策。当然,Google 应该会继续对一些新的存在付费链接的网站进行惩罚,惩罚可能是降低或清除 Page Rank 值,甚至是网站排名。
Google 发明的 Page Rank 技术是 Google 如此强大的重要原因,以链接地相关性和重要性对每一个网站进行计算,并赋予一个 Page Rank 值,从0到10。关于 Google Page Rank 的更多介绍,可以看《Google Page Rank全攻略》一文。
早期,PR高的站点在 Google 中的排名也会相对好一些,但现在 PR 在 SEO 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逐渐淡出,PR高低与网站排名并无直接关系。而 Google PR 也逐渐成为一个网站的“面子”问题,也成为交换链接的资本。其实,从网站运营的角度来看 Google PR,可以这么说:网站具有高PR值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网站PR值太低说明网站一定有问题。除了PR,更重要的还是网站结构与内容。
由于 Google PR 主要与链接有关,而 Google PR 的高低又可能影响排名结果,因此以 BackLinks 和 Text-Link-Ads 为代表的买卖链接就会影响 Google 计算结果,进而干预搜索结果的公平性。Google 打击付费链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国内已经有部分 Blogger 由于买卖链接而受到 PR 降低的惩罚。
Google PR 的更新频率一般为三个月左右,本博客在去年十月的更新中升级为PR=3,后来一直原地踏步。不过,我也一直没有刻意地寻找PR达到几的高质量外链,Blog 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原创内容,保持一定速度更新。而链接,更重要的则是对方的文章质量和相关性,这确实可遇不可求。
加上我在使用 BackLinks 的原因,估计这次 PR 更新跟我又无关了,甚至可能受到惩罚。可喜的是,最近博客在 Google 中的排名正在逐渐恢复。
Update:今天(2008.7.26)早上起床发现PR更新了,电子商务博客由3升为4,达到正常水平。同时 Feed 二级域名页面的 PR 也由0升到2了。
电子商务网站与SNS联姻如何?
Haijun - 2008/07/24
SNS 很火爆是不争的事实,SNS 要开放是发展的基调。淘宝开放平台也出来了,在这个“开放年”,电子商务与 SNS 之间,是否可以来点联姻呢?也许,两个都很火爆的东西走到一起可以诞生一个更强大的结果。
虽然业界对于电子商务2.0以及社会化商务有过一些探讨,但这些探讨大多都停留在宏观的互联网层面,而非商务层面。潘欣说:“社会化商务应以商务为本,其他的都是通路”。这话很对,如果以互联网的角度讨论社会化商务,那是在玩概念。Web 2.0 的 SNS 从概念起家,如果一定要让 SNS 去赚钱,从某种意义上讲,显得有些近于残忍。而要让一个概念持续地赚钱,仅有短期的眼球效应是远远不够的。
从商务的角度来看 SNS 赚钱的问题,或许可以有不同的答案。Facebook 这个免费的平台,把基础搭建好之后,只要开放 API 就可以向大量的 App 开发商收费,公共社区流量私有化的过程,就是 Facebook 赚钱的机会。淘宝大概也是嗅到了这个味道,免费网店不能盈利,但是开放数据、接口共享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向其它获益者收取费用,在 Taobao Open Platform 中,海量数据的诱惑实在不小。
上面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SNS 开放平台下,蕴藏着无限商机,开放会改变赚钱的方式和市场格局。Facebook 与淘宝都是具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平台,只有平台才谈得上开放。大多数 B2C 电子商务网站都不能成为平台,但是可以利用 SNS 的特点进行商务拓展。
- 不管是 B2C 还是 C2C 电子商务,本质都是面向C的零售,还是在做人的工作,顾客从哪里来始终是根本问题。
- SNS 网站最重要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的根本就在于此,个人信息的对接也能够产生巨大价值。在 SNS 网站上,每位用户的一个动作,都会波及他的每一个好友,进而影响更多人的行为。
- 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人,而 SNS 网站上却有“无数的人”。这给了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营销活动的条件,如果能够深入SNS 进行关系营销,口碑传统的力量将非常庞大。每个用户都有可能影响其它用户的购买行为。
- SNS 网站有人,这是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需求;SNS 开放 API 带来的商机,则是电子商务网站的期望值。有实力的B2C 可以利用开放平台 API 开发相应的插件,以校内、51.com的用户群,推广得好的话,得到的效果不会差。比如校内首个超10万用户的App,其作者“薄荷瘦身网”自然会受到高度关注。
- B2C 除了开发 App 放到 SNS 平台上,还可以架设独立的 SNS 社区做电子商务。飞扬新锐的唯伊网新版就采用了康盛的 UCenter Home 开源程序做起了 SNS ,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反过来将 SNS 嫁接到垂直行业电子商务,更加有利于社区口碑的形成和传播,这也是 UCH 催生的无数垂直 SNS 的一个盈利方向。
- 接着上一条说,如果现在的 Facebook 涉足电子商务会怎么样?如果能够做到很好的用户群体细分,控制产品质量及传播过程,创造用户之间口碑传播的条件,Facebook 卖东西不会太离谱。只不过 Facebook 还不需要自己来卖东西,它现在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做了平台基础建设,其它的都交给 App 开发商吧。
以上是关于电子商务结合 SNS 的一点不成熟看法和思路,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