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抉择杂思(4):商业属性还是社会属性

Haijun - 2008/12/16

题目是写完内容之后才修改的,发现内容有些私人化,写了删掉,删了又写,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发出来。我担心在这个博客上写太多个人的东西,会吓跑部分 RSS Reader 读者。

大四真是一个很忐忑尴尬的时间段,这个学期状态的确不行,而且事情真的挺多。对于我这个大学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来说,还要上那么多课程,是一种煎熬。煎熬是成长中必须有过的一个环节,和抉择一样。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周围的同学拿到 Offer 的基本都是去的银行,让我们很容易看到一种假象:似乎只有银行在招人。

我写过关于行业大公司与小公司创业与就业方面的思考,但是说实话,那都是纸上谈兵,作为标准用来衡量选择还可以。在面临一个摆在面前的机会时,还是需要不断地拷问自己的内心,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不能永远只是一个娱乐工具,也不能仅仅存在于网络公司里,长远地看势必会改变传统企业的商业思想,甚至对原有的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冲击。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传统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将生意做大做强的例子不在少数,但中国还有太多传统企业需要更好的网络营销。这不仅仅是请一两个懂网络营销的人才,更关键的可能是改变原有的组织架构和逻辑。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人,我也知道,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会比纯互联网公司更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跟是否冬天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之一。

但是,在这之前,我被 Web 2.0 的精神所打动并深受影响。在我的理解里,Web 2.0 不是任何新技术,也不是任何新的商业模式,而是一种思想。Web 2.0 看起来非常美,美得让人不忍心让它用来盈利,用来赚钱。曾经一度认为,那些寄希望于靠 Web 2.0 赚钱的想法,是很残忍的。Web 2.0 天生不具备赚钱的动机和 DNA。

在有了对于 Web 2.0 的这些理解之后,我时常对自己说,一定要做互联网,越纯的互联网,看起来越美,也越能体验到互联网的魅力。但我心里仍然有一个观念挥之不去,那就是,如果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企业来赚钱,会是什么效果?

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轻 Web、重商务”,意思是指电子商务的核心在于对于商务需求的满足,而不是互联网。商务是本质,电子是技术手段。有时就会想,如果毕业后就去传统行业扎根混上几年,到最底层去感受赤裸裸的商业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再杀回互联网,又会是什么效果?

今天去了一家传统企业面试网络营销,与副总裁聊了很多,包括对于待遇的要求等等。我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于事情的看法和理解显得过于简单,同时对于心里那个梦想又显得相当固执。现在,又是一个抉择,到一家传统企业去做网络营销,做“传统企业里的互联网”,会如何?

往大了看,就像这个博客的副标题一样,我现在主要关注两个东西:电子商务与 Web 2.0。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如何利用互联网赚钱,这是互联网的商业属性;Web 2.0 的本质是线下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互联网是社会属性。(最近关于这方面的思考有一些,有时间再系统论述一下。)关键点就在于,到底是去做商业属性,还是社会属性?

还是回到本质,问自己,到底是要得到什么,有什么样的价值诉求?这个问题我现在也没办法回答自己,这个环境下,受到的干扰很多。需要时间来回答,给自己一点时间考虑。

十分糟糕的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的Email营销

Haijun - 2008/12/12

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是国内两家最大的综合 B2C 商城,无处不在的价格战,以及 5 元运费之争,早已让双方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状态。昨天,我的手机第一次收到了当当网的促销信息,敢情这经济危机的冬天真是不好过啊。而更为常见的,则是卓越和当当频繁到极致的 Email 资讯。

尽管社会化网络营销手段越来越丰富,但传统的直邮(DM,Direct Mail)广告依然是维系商家与消费者的单向渠道,低成本、高效率、定向传送等特征足以让任何一个商家引起重视。同时 Email 营销也是网络营销人士关注的一个基本领域,但看了下面卓越亚马逊与当当网的 Email 营销系统,你就会知道,看起来十分简单的 Email 营销要做好并不容易。

先来看卓越亚马逊,虽然美国的亚马逊无比牛逼,但这个中国小子过得并不好。

退订卓越亚马逊Email

当我点击上图中的“退订本类邮件”时,卓越亚马逊给我来了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优化处理、十分不友好的 404 页面。

退订卓越亚马逊Email

另外,我前不久刚换了我的常用 Email 地址(包括卓越的登陆 Email),而卓越网的“更新我的邮件订阅”则需要登陆后才能对自己的 Email 进行设置;同时,我原来的 @Gmail.com 邮箱则是默认为接收卓越邮件的。也就是说,现在我的 邮箱必须无条件地接收来自卓越的邮件,而不能退订!(除非我再次更改登陆 Email 进行退订)

看了雷人的卓越亚马逊的 Email 营销系统,再来看看更让人失望的当当网。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当当网允许用户在邮件里输入 Email 地址以退订,这看起来真的很体贴。

退订当当网Email

但这其实只是一个虚招,在随后弹出的订阅地址里(http://www.dangdang.com/dd2001/recommendmail/maillist.asp,注意url里的2001,莫非这是当当2001年的系统,真节约人力资源啊),你必须重新输入你的 Email 地址(今天重点说 Email 营销,这个页面仅支持 IE 浏览器的诟病就不说了)。在这个新页面里,我试着订阅了“工商管理”和“计算机/网络”两个类别的图书资讯,但在接下来的页面里,出现的却是“个人理财 | 经济”,我彻底被雷翻了。

订阅系统出错我就认了,就当我眼花了吧。不死心的我,再次点击“查询已订阅资讯”按扭,查询的结果与之前的页面一模一样,系统并没有告诉我到底订了哪些资讯——何必放这个多余的按扭糊弄人呢?

被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狠狠地雷了之后,来总结一下。

1、一个优秀的 Email 营销系统,除了能够做到精准地发送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要允许用户进行更改、退订。没有尊重用户选择权的网站,无论做得多么牛逼赚了多少钱(何况卓越与当当还在亏损),都只是流氓公司,发送的信息迟早会被用户标记为 Spam。一些不能方便进行退订的 Email,都被我标为了 Spam,直接过滤。

2、互联网产品的任何一个按扭,都有它的目的和意义,多一个不好,少一个也不行。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的 Email 营销,一定给用户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扰,因为中国用户的平均电脑使用水平真的不高。

3、网站的不同产品之间要做到信息互通与整合。虽然卓越亚马逊允许我更换登陆 Email 地址,但在 Email 订阅方面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细节。

4、我不认为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花不起钱请不到优秀的产品经理,但从产品上来看,他们的态度的确很有问题。或许一款好的邮件订阅系统的确不能帮助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盈利,但我觉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互联网比其它行业都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5、有人说 4 是不好的数字,我凑一个第 5 点吧。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卓越亚马逊稍微比当当网强那么一点,登陆后才能设置保证了用户权利,同时后台操作也方便清晰。从我经常买书(两个网站都是 VIP 会员)的情况来看,我也更愿意在卓越下订单。

我们的超前意识

Haijun - 2008/12/10

本篇博客内容与互联网一点关系也没有,纯属闲扯。如果您很忙,可忽略。

最近,当我回顾过去的大学生活时,我使劲地想,大学给我带来了什么,它到底让我的知识结构、意识形态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些改变对于我将来的人生有着怎样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我猛地发现,原来我是有“超前意识”的,而且还很强烈。

超前意识又称未来意识,是相对于传统意识、现实意识而言的。它本来是指人们经济的、政治的需求与愿望,超过现实社会生产能力与政治制度所能提供的程度。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的弊端造成的。

基本上,我过去的经历决定了我必须非常努力的去争取,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想。但是很遗憾,我也没能逃脱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束缚。在体制之内的我们,被大学上了,虽然我想享受,但感受不到一丝的快感。

作为一个前瞻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我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了,老师的意识和观念都应该看得远一些,不要抱着五年前的思维和逻辑来强制学生吸收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课。往大了说,这其实也不怨这些老师,他们都是从计算机等专业调过来的,对于互联网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确低了些,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制度下的悲哀产物。

关键问题仍然在于现行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除了个别的愚昧无知外,其实大部分领导是知道的。为何迟迟不见行动,或者行动不见力度?窃以为原因有二:

  1. 就现在的条件来说,要谈改革的确不现实,根本原因仍然在于“系统”的庞大和臃肿。比如,给现在的电子商务专业换一批年轻、有活力、有思想并能快速接收、传播新事物的老师,现实吗?
  2. 目前的“系统”里,滋生了一些居安不能思危的“领导”。他们的典型思想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是,一方面我们对梦想的渴望足够强烈,另一方面却受到了这样那样的遏制,我们应该怎么做?别忘了,我们有互联网,有 Google,有各种各样的 Web 2.0 工具和社区。这个电子商务博客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以博客为网络中心,打造一个通用 ID,游弋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和资源。

两年多了,我一直以 20 岁的身躯,在争取 30 岁的思维逻辑和行事方式。我生过大病,失去过快乐、朋友以及感情,我以几乎每天超过 10 小时的电脑时间,换来了一份对于互联网的信仰。这就是超前意识,以及由此付出的代价。像我这样的人肯定不多,但并不孤独。我身边的小白,以及很多电子商务专业出生目前混得还不错的人,都是由于有强烈的超前意识。

很显然,超前意识夹带着很多隐患。在现阶段做了太多将来才做的事情,很容易导致头顶蓝天而脚下虚空的情况,一不留神就摔得半死。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看书,尤其是基础性学科的书籍。比如社会学、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很多社会运行原理,甚至是营销学、管理学等专业领域的有效补充。

写到最后,自己都忘了到底想表达什么,权当无聊散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