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age Rank 也过愚人节

Haijun - 2009/04/03

为了维持基本运营,脱离窘迫的博客赚钱困境,我从去年五月份开始出售博客链接。由于 Text-Link-Ads 对于网站质量要求太高,因此我选择了定价不高但门槛较低的 BackLinks 平台。截至三月,算是把这几年的主机、域名费都赚回来了。

之前曾说过,只要你还在乎 Google PR,我们都活在被 Google 笼罩的江湖里。出来混,迟早要还的。11 个月后,惩罚姗姗来迟,某天无聊查询 PR 时才偶然发现由4降为 2。这个结果早在我预料之中,呵呵,我觉得应该降为0才能体现出 Google 的决心呢。

愚人节这天,Google PR 开始了 2009 年第一次更新,几多欢喜几多愁。诡异的是,我的 PR 竟然由2升为3。这一去一来两个回合,很有意思,可以看出 Google 在 PR 上的一些政策。

  1. Google PR 一直是 Google 安身立命、一统江湖的根本,所以它将一直努力维护这个公平的规则,不惜下狠心惩罚通过 PR 出售链接以改变游戏规则的网站。对此 Google 毫不手软,甚至惩罚自家网站。这个惩罚与 Google PR 每季度自然更新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应该是由 Google 工程师人工干预。
  2. 在每一次 PR 更新时,Google 会考核网站在过去三个月的综合表现。尽管我由于出售链接被罚,但这并不妨碍我的 PR 在更新中升级。Google 的公平也正体现在这些细节之处,奖惩分明。可以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我在过去三个月勤奋更新 Blog,则很有可能在这次更新中升级为4。
  3. 这次更新中,我在 Google Reader 里很少看到有 Blogger 谈论这件事,可见 PR 在网站中的影响力今非昔比。按照广大 SEOer 和 Blogger 的猜测,PR 在 SEO 中关键词排名方面的影响已越来越小。如何改进网站自身质量及体验才是关键所在。
  4. Google 到底如何判断某一链接是相关内容站点的交换链接,还是买卖链接?我觉得大概会有几个因素:首先是 Google 非常清楚你是谁,你的博客及站点是什么类型,如果出现了相关性太小的网站链接,则很有可能是出售链接;其次,对于常见的 Text-Link-Ads 和 BackLinks 链接买卖平台,Google 会有一个购买链接网站的“黑名单”,如果索引到你的博客上有相关信息(我就曾大声说过我出售链接),则会增加出售链接的几率;再就是 Google 惩罚的力度很大,有可能会有相关员工专门负责。(纯属猜测)

当然,无论 Google 如何打压,依然有很多网站卖得不亦乐乎,毕竟这可以解决基本的博客开销。如果你也考虑出售链接,可以通过我的推介注册 Backlinks注册说明),这会为我带来收益——当你在 Backlinks 上至少出售了一个链接时,我就将得到 $25 的奖励。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登录 Backlinks 网站进行注册。

嘀咕网的开放平台梦想

Haijun - 2009/04/02

要说明 Twitter 在全球到底有多么火爆恐怕并不容易,不过,短时间内涌现出的大量类 Twitter 服务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印证。经济危机让那串长长的列表正在变短,但依然无法阻碍新的模仿者出现,1 月内测、3 月上线的嘀咕网就是其一——尽管他们不愿意把自己与 Twitter 放在一起。

但我还是得把嘀咕与 Twitter 扯到一起来说。Twitter 从最初不起眼的小网站发展到今天,它实际上只解决了一个问题,也是它的核心价值:更加高效简洁地发布和分享信息。包括个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为 Dell 带去的 100 万美金促销,全都围绕着“信息”二字。解决了信息流通的渠道,Twitter 开始变大,成为不少企业开展营销的必须品。至于 Twitter 是否一定要和主流媒体一争高下,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过去现在将来这都不是 Twitter 的核心诉求。

显然,国内互联网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这些类 Twitter 网站的崛起。通过差异化谋生存是主要办法,比如嘀咕的名人频道。通过手机实时更新,对于粉丝自然是有很大吸引力,但要打通明星市场,渠道要求不可谓不高。目前嘀咕名人频道上有 65 个明星,人气最高的马天宇只有 511 个跟随者,而真正大牌的一线明星基本没有。嘀咕名人频道能坚持多久的确是个问题。

嘀咕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只能通过手机分享照片,完全禁止从电脑上传图片。手机客户端火兔是嘀咕目前人气最高的 app 应用,使用 GPRS 发送照片到嘀咕,用户无需花费任何彩信费,在庞大的手机用户市场的确极具吸引力。通过手机客户端上传照片为嘀咕贡献了大量生活照片,对于爱好拍照的重度话痨而言必不可少。

相比国内其它微博客,嘀咕网深谙开放之道,与半开半闭的扯淡开放平台不一样的是,嘀咕网为开发者提供了全开放平台 API,这显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目前嘀咕网已有包括手机客户端、桌面客户端、IM 机器人、Blog Feed 同步更新、类 Ping.fm 社群广播(同时更新多个微博客)等十款插件,并且正在不断增加中。

嘀咕选择了全开放,这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选择了明灯。狭隘的自我发展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开放是未来互联网的主旋律,这要求网站运营方有更宏大的视野,而不是停留在短期利益上。从商业的角度,Web 2.0 的核心在于从价值链上利用开放平台吸引更多用户注入具有价值的内容(UGC),与用户共同创造商业模式。这个新的商业模式无疑将对旧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迫使它做出改变。正因为此,传统广告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Web 2.0 网站的商业模式。不得不说,嘀咕全开放的做法在国内的 Web 2.0 网站中,实属不易,赞。

作为一个关注产品、注重体验的用户,我认为嘀咕的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Twitter 足够简单,所以能够专注将平台产品做得更好,即使它要做广告也能做得不让人讨厌,这就不是一般网站能够做到的了。大的功能方面,微博客该有的,嘀咕都有了。细节上,简单说几个:

  • 登陆状态下在首页点击个人头像跳到上传头像页,NetPuter 同学曾报怨过,小甲老师这样解释。个人同意 NetPuter 的说法,至少现在这种做法是对多数用户习惯的极大挑战。同时,在个人页面,头像、ID、地址却都不能点击,如果在这个页面再引导用户通过点击头像更改照片,我想效果会好很多。在首页和个人页面,头像代表的意义和作用应该是不一样的,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层次和差异化。
  • 信息过滤的问题。允许用户保护(Protect)他们的更新?@时显示用户的姓名还是用户名?对于@导致的对话聊天,允许“跟随者”选择性地接收?比如我“跟随”了油派同学,但我并不想看到他和他 GF 之间打情骂俏(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单身用户)。微博客的核心在于信息流,把防止信息干扰的权利还给用户吧,可以参考 FriendFeed 的信息防干扰设计。

Twitter 关于 replies 的设置

上图为 Twitter 关于 Replies 的设置,供参考。

使用嘀咕一个多月,虽然我仍然是 Twitter 的重度用户,但还是经常关注嘀咕。对于同时运作珍爱网、珍惜网两个 SNS 的中友集团来说,开放的力量有多大他们应该知道,开放策略一定会为他们带来更多金钱和流量之外的东西。另外,个人觉得,作为集团创始人的李松博客无论英语有多么流利,在嘀咕上,还是多说几句汉语多和用户沟通的好。(谢谢小甲提醒,李总是真的不会打中文。)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次的深圳 Blogger 聚会将在南山区科技园里拥有众多美女员工和美食的嘀咕网办公室举行,深圳的同学们注意消息 🙂

我的嘀咕,欢迎“跟随”:http://digu.com/oxygen

淘宝 SNS 新产品淘江湖 Beta 上线

Haijun - 2009/03/31

没有想到半个月前的消息这么快应验,淘宝网的 SNS 新产品淘江湖(又称捣浆糊)Beta 版今天悄然上线,在 Twitter 上一翻信息狂轰乱炸之后,捣浆糊很快就让推优们失去了兴趣——这的确不像是淘宝大鳄的风格。

体验了一下捣浆糊,记录几点:

1、淘宝是应该在现有的买卖关系上多下功夫做好营销工作,还是应该开发 SNS 新产品,各有各的理,只看决策层如何做。当然,淘江湖的核心功能很简单,激活关系,拉动消费,尽可能多的利用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因此,淘江湖自然也是在产品设计上对用户进行引导,鼓励用户产生更多交互行为,比如完善个人资料、拉好友、发布投票之后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淘宝金币”,并可以兑换成有时间限制的抵价券。

2、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很少有人愿意泡在“捣浆糊”里。对于一款 Web 2.0 产品而言,好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但作为 Beta 中的 Beta,淘江湖非常容易让人怀疑产品人员到底有没有亲自使用过 SNS 网站,或许是想为后期的产品升级保留更大的发展空间罢。

3、不完善的产品,太多的挫败感是淘江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让人晕头转向的导航,Logo 链向淘宝首页,无法返回;每添加一位好友都准时在阿里旺旺、淘宝站内信、淘宝注册 Email 里收到通知,信息泛滥得一塌糊涂,甚至不能在任何地方对信息进行设置;号称最重要的“收藏”一直是 404 错误;消息里总有一个“盟主”大哥发毫无意义的垃圾系统信息……

4、如果没有极具吸引力的关系带动,SNS 终将变成一个空壳。对于淘宝卖家而言,淘江湖是否能够为他们搭建一个与买家沟通的平台,成为网络版的 CRM,提高销售额?我看未必。我能想到的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卖家利用信息漏洞到淘江湖里大发垃圾广告(这不正是淘宝默认的营销方式么),浆糊如果没有人捣,怎么能粘住东西呢。而买家是否会在不买东西的闲暇时间泡在 SNS 里,完全是一个未知数。

5、大方向上,淘江湖应该是尽量与淘宝开放平台(TOP)淘宝打听相整合。将淘宝开放平台上的海量数据与淘宝打听社区的问答一并整合到交互性更强的 SNS 里,这对于第三方开发者想必是有不小吸引力的。同时,阿里软件 SaaS 平台上的大量应用也可以方便地转嫁过来,如果在这方向发力,淘宝 SNS 仍然可以发挥巨大能量。现在的淘江湖只有“好友拼图”和“淘女郎”两款 App 应用,肯定会逐渐丰富起来。

6、现在的“捣浆糊”还未正式上线,想尝鲜的同学可以通过这里体验,这将为我增加 50 个淘宝金币。

对于捣浆糊极度不满的各位同学,就当是愚人节到来之际淘宝跟我们开的一个不好笑的玩笑吧。就像在我投递淘江湖的 SNS 产品运营这一职位后,接到淘宝总部打来持续仅两秒的电话后再无任何音讯一样——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