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原型设计软件Balsamiq Mockups
Haijun - 2009/10/16
那些精致到让人爱不释手的原型图,总是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但迄今为止我却没有画出过一张像样的原型,试用过 Visio、Axure 后感觉在易用性方面都不太满意。原型设计图作为产品团队相关成员沟通的基础,应当能够清晰表达设计师的意图。基于这个目的,一杆笔 + 一张纸产生的原型图显得更原汁原味。但由于不方便留存、共享,一些产品人员仍然会选择软件。
但通过目前这些软件绘制原型图的一个缺陷就是不够写意,显得呆板。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新手而言,使用这些软件时都显得自己很笨。学习成本很高,基于 Axure 的培训班也是收费不菲。最近从一些 Blog 了解到一款由 Balsamiq Studios 开发的叫做 Balsamiq Mockups 的原型设计软件,试用一下就知道有多赞:
- 易操作:从 Balsamiq Mockups 自带的元素里可以很方便地拖拽,效果图轻易形成;元素对齐很贴心;
- 可偷懒:根据 Balsamiq Mockups 提供的 Wiki 风格的代码规则,画图时可以「偷懒」,输入文本符号则能生成图标。因此相比其它繁琐的软件操作,Balsamiq Mockups 也能更快地完成画图任务。
- 控件足:Balsamiq Mockups 软件包括 50 多个控件, 70 多个图标。基本自带了所有常用的小控件,并在导航处进行分类;图标设计赏心悦目。要是 Balsamiq Mockups 允许用户导入自定义的控件就更好了,当然现有的也足够了 -:)
- 新风格:让人眼前一亮的涂鸦风格,很能还原手绘效果;
- 可中文:在菜单栏 View 里将 Use System Fonts 勾上,就能完美支持中文输入(注:非 Balsamiq Mockups 中文版);
- 其它点:Balsamiq Mockups 使用 xml 记录,方便移植、二次利用;可导出为 png 格式图片。
另外还有跨平台与多版本两个优点:
- 跨平台:Balsamiq Mockups 基于 Air ,因此能同时在 Windows、Mac OS 及 Linux 下使用;
- 多版本:包括桌面版本,以及集成于 Confluence、JIRA、XWiki、FogBugz 中的版本;
Balsamiq Mockups 可由 Wiki 风格代码控制菜单、树型导航等其它相似控件:
为了保证原型风格的一致性,Balsamiq Mockups 还能够将图片转换为手绘风格,比如 Twitter 首页如图:
不过让国内用户不习惯的是,这款软件定价为 $79 ,偏高。当然 Balsamiq Studios 也为用户提供了 5 种免费获得 license key 的机会,其中之一就是针对科技/软件 Blogger 或媒体从业者,鼓励这类用户通过写 Blog 口碑传播的方式帮助 Balsamiq Mockups 营销。写完本文,我也会尝试向作者申请一个 license key。
UpDate:在给 Balsamiq 发邮件的两个小时后,我就收到了 Balsamiq 发来的 Mockups 注册码,很厚道。对此软件感兴趣的朋友,也都可以写篇 Blog 然后发 Email 索取 Key。之前有一些网友公布的 Key 已经失效,而且出对于软件开发者的尊重,我不会公布我的注册码。
新浪微博,不是Twitter,而是微媒体
Haijun - 2009/08/28
据说新浪微博是由陈彤亲领团队开发,从产品立项到公测仅用一个月时间。在门户网站里,一款 Web 产品能够如此迅速上线,着实高效。新浪对微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目前新浪微博已经有围脖、微波、歪脖等昵称。而且据说新浪微勃的男同志就叫「勃友」,妇女同志就叫「波友」。我体验了两天,即兴写点看法。
在 Twitter 被墙,国内的饭否、嘀咕、叽歪们被维护,滔滔无所作为的环境下,新浪微博对于时机的把握还是很准的。以新浪作为网络媒体掌握的资源,不应该怀疑微博人气是否会「火」这个问题,而是要思考新浪微博将会以怎样的姿态火起来,火起来之后能够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新浪博客倚靠名人资源优势成为中文博客最大的 BSP,虽然在盈利性上想象空间不大,但为新浪带去的流量及品牌效应让其它门户眼红。在微博里利用名人资源吸引人气,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即使是在用户较为成熟的 Twitter 上,名人效应依然是十分可怕的,Twitter 是天然的信息放大和传播利器。当然,即使曾考虑走名人路线的嘀咕能够正常回家吃饭,在强大的新浪微博面前也是九牛一毛。
虽然沿袭了 Twitter 最初在中国的别名「微博客」这个概念,域名也是让人忍不住联想的 t.sina.com.cn,但新浪微博在产品设计上似乎很不情愿与 Twitter 有半点关系。Twitter 的一路成长,由最初只是「What are you doing」的记事本到今天的对 Facebook 造成巨大威胁、以及成为众多公司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第一战场,Twitter 的产品始终保持简洁与开放是基本原因。相比之下,新浪微博在产品设计上除了有一些迎合中国用户的花哨元素之外,整体虽然还算简洁,但在不具备 Twitter 的开放性和「产品张力」的前提下,能够有多大还是一个疑问。
目前被用户批判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新浪微博完全抛弃了 Twitter 的 Reply 机制,取而代之的是「评论」。新浪微博上有位老兄说「@本来是 twitter 自身不足激发的一种畸形使用方式,现在却奉为圣经。」对于这位从来没用过 Twitter 用户对 Twitter 作出的评价,我们当然可以无视。问题是,@ 是否就真的是一种畸形使用方式?
@Username 虽然是在 2008 年才被官方支持,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将 Twitter 这个有无数个信息节点的网络比喻成一个社区,那么 @Username 就是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协议」。如果没有协议的存在,社区的每一个用户都将成为孤岛。放大来看,这层协议就和 http 一样,应该是通用、标准化的。所以 @Username 是 Twitter 的灵魂,但它或许并不是新浪微博所需要的。
在只有「名人」和「粉丝」的新浪微博里,两极分化严重,我们不需要通过@将用户连接起来。作为「名人」的你,只需要说几句碎碎念就能够得到大批粉丝的拥戴;而作为一根「粉丝」,你的职责就是抢沙发和评论。这是作为网络媒体的平台商新浪所希望看到的,媒体就应该有传播者与受众之分。Web 2.0 所宣扬的平等和开放在 Web 1.0 的运作手段里很难找到,这很正常。
按照国际惯例,纠几个细节作为问题:
- 贵脖的确允许使用任何邮箱注册围脖,但在得到我的许可之前,为什么会强行将我的账号与新浪邮箱绑定?结果现在使用自己 Blog 域的邮箱登陆时,系统给我一个空账号。这是一个多么牛逼而野蛮的做法啊。
- 贵脖把「Home」页做成了没有消息发送框的「微博门户」,把「Profile」页做成了「Home」页。这是一个多么诡异的设计啊。
- 贵脖连微博和评论的数量都能统计错误。。。
- 没有 @username 的情况下,会引导用户多使用转发功能。用户 A 应当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微博被用户 B 转发了;而 C 如果二次转发了此微博,应当通知哪些人?以此类推。
- 贵脖的发布、评论、登陆按钮非常不好用;
- 贵脖的评论框很让人有压抑感,就不能大方地放大一点舒适一点?
- 贵脖的一些交互(比如发表成功的弹窗)其实还可以再优化一下的。
- 贵脖的管理员好像也只看名人的意见反馈,我发在#微博意见反馈#中的消息从来没有人解答。
最后,非名人如果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结交朋友,还是坚持翻墙健身上 Twitter 比较靠谱,义务帮忙测试新浪微博产品的小白鼠则另当别论 🙂
北京 WordCamp 2009 杂记
Haijun - 2009/08/22
这是八月的第一篇日志,继续保持着一月一篇的更新频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时候似乎都找不到更新的理由,但如果今天还不更新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作为一名使用 WordPress 两年多的 Blogger,前两次都由于城市太远的缘故不能参加 WordCamp,今年第一次参加还是有些感触。
相比深圳交流分享的匮乏,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基本上每周末都会出去认识一些新的 Blogger 朋友,这么浓郁的活动氛围让我惊讶而开心。所以某种意义上讲,WordCamp 所提供的人际交流比演讲分享更为重要。
在我的理解里,与中文网志年会所提倡的多元交流及其承载的社会、文化传播不同的是,WordCamp 更多是单纯的技术开发者和 Geek 的聚会。于是,在参会者的手机和电脑品牌中,见到最多的就是 BlackBerry 和 Apple;在参会者的 T-shirt 里,最多的就是 Powerd by Geekcook / Hellotee / Dacode。
除了嘉宾们的演讲之外,下午开场的一个 Twitter 介绍是今天活动的一大亮点。每个人到讲台上介绍下一位上台的 Twitter,以此接龙串起来。三言两语,点到即止,持续三十分钟的推特秀让很多常见的 ID 浮出水面,煞是有趣。有人提议,以后每年除了 WordCamp 之外,还要搞一个新的沙龙就叫「TwitCamp」。无疑,在可悲而黯淡的中国互联网,Twitter 的影响力丝毫没有褐色,反而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崛起传播,成为新的个人标识。这个标识,甚至对 Blog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这一点,从现场参会者们打招呼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
没能来现场的 Blogger 们,可以从网易科技的 WordCamp 2009 专题中找到更多图文和视频。网易科技是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同时也是主赞助商。现场认识的 Blogger 和 Twitter 很多,或许稍后可以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