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中的一个悖论与平衡

Haijun - 2008/10/07

上一篇刘韧体的《边缘小城市互联网现状》在热文很受欢迎(对于小流量、小影响力的博客来说,超过30的推荐数确实不易),很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想到写博客以来一直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博客的内容建设方面,博客到底是为了满足读者用户需求还是为了表达 Blogger 的主观意识形态,这二者又如何平衡呢?

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对于在深圳成天想着互联网要如何商业化赚钱的我来说,看到一幅完全没有商业化概念的景像,我觉得研究一下这群互联网“低端用户”的需求其实很有必要。

鲜果这个最好的国产 RSS 阅读器和 Digg 平台给我带来了很高的流量,对于我的虚荣心也是极大的满足。这让我想到,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点击,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影响力,我是否应该尽量满足这类网民的阅读需求,多写一些自己对于互联网口语化、简单化的思考,减少类似书评之类的晦涩的文章。

事实上,《边缘小城市互联网现状》里所写的内容都是别人已经反复讲过的,即中国互联网的娱乐化、低龄化,以及网吧人群的用户行为,我只是用自己的语言综合表达出来。博客是呈现 Blogger 主观意识形态的地方,而这篇文章的内容早已进入我的知识框架结构中,按理说不必要在博客上写出来的,至少应该在此之前——我想说的是,一个 Blogger 的文章,应该是与他写文章的那个时刻的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不超前,也不落后。

但是,对于有虚荣心并想把博客做成个人网络名片的我来说,我可能会看到一个被放大的“用户需求”,并且为了迎合这些需求而写文章。这就偏离了我写博客的本意,即写那些与我现有的知识结构匹配的内容。

在记者阅读需求与个人主观意识形态之间,Blogger 可能始终都要面临这个悖论。当然,至于如何平衡这个悖论,不同人有不同做法与答案。在博客的大与小之间,或许,随心所欲地博客才是最好的。

我的这个博客的订阅数一直非常低,对于一个原创博客来说,这个数字低得有些可怜,有些尴尬。为了方便理解,我就简单地把互联网用户划分为“高端用户”与“低端用户”的话,这个博客上的文章显然并不适合“低端用户”阅读,我个人固执地认为有些思考还是比较“深”的;但对于“高端用户”而言,这些文章又都显得肤浅、晦涩,读来可能无味,于是也就没有订阅的必要了。正是夹在这两类用户的中间,这个博客一直都没有成长起来,这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

回到深圳,继续梦想征程

Haijun - 2008/10/05

从重庆走的前一天晚上,趟在家里那张舒适的大床上,想起两个月来在的生活状况,以及大四面临择业就业的未知,辗转难眠。在即将进入大四的时候,这场病的确影响了我的很多预期计划。根据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一基本哲原理来看,得一场病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让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陪两岁的侄儿嘻嘻哈哈玩了两个月,真不容易;因为生病,还能够静下心来读上一两本喜欢的书籍,并第一次在我的 Blog 上胡乱写了一点“书评”,尽管从评论的情况来看,这个“书评”还有失水准。

更重要的是,吃一堑,长一智,得一次病,敲一次警钟。博客有害健康绝非危言耸听,应该说有非常多的互联网工作者都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亚健康状态。如果现在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将来就有大把时间生病。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校园招聘都已启动,接下来的几个月就一直是临战状态,可能得深圳广州两地跑,赶一些可能并不十分重要的招聘会,只为得到更多面试经历。还没有大规模投递简历,还在最后的休整期,不过,海投是肯定要有的基本功 😛

找工作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既然是选择,矛盾无处不在。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自己创业还是帮别人打工,是做网络营销还是做B2C……?

两个月后回到华侨城,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这里本应是有钱人家居住的社区,因为深圳旅游学院,我得以在这里往上四年,感谢学院当初选了这么好的位置,1500 元/年的住宿费真的不贵 🙂

简单地说,回来后有几件事要做。我不得不把博客放在最后,而且是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 注意身体调整
  • 准备面试应聘
  • 尽量正常上课
  • 保证博客质量

边缘小城市互联网现状

Haijun - 2008/10/01

呆了一个多月时间,期间跟同学去过几次网吧玩,十·一期间有几个读中学的弟弟妹妹来家里看我,看到他们的上网行为,综合一下来个缩写,另一个视界的互联网。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1. 巫山地处湖北与重庆交界处,在重庆最东边的小三峡处,顺着长江往下就是湖北宜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前不久有一个出了名的贪官晏大彬)。这里家庭 PC 还未普及,2.5元/小时的网吧生意都特别好,时常爆满,里面以初中生、高中生为主,还包括一些无业社会青年,以及少量小学生。
  2. 很多网吧老板对于电脑也并不懂得太多,只负责收钱就好。其它的比如电脑维护、杀毒的事情都外包给第三方了。我跟同学前年放假回来还去帮别人修过电脑,推广得好的话,生意很好。
  3. 网通、铁通都不在这个小城市设分公司,如果要上网,这里只有中国电信一家,没得选。如果要在网上买东西,这里没有快递公司,只有中国邮政 EMS。中国电信与中国邮政,共同点就是服务差、价格高。
  4. 上高中的表弟问我在淘宝上买东西的流程,他听说淘宝上的东西特便宜,他同学告诉他,在网上买东西既便宜又方便,而且很酷。价格战,可能是现阶段电子商务在很多人眼中区别于线下商场的唯一特点。听了我的讲解,他打算在淘宝上面买一双鞋。
  5. 95%的网吧都只使用 IE6,很多浏览器上都有百度搜霸的影子。Windows 的捆绑让他们几乎不知道还有另外的浏览器,不过使用习惯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表弟使用我电脑上装的 ,却怎么也不知道鼠标往哪移动,我估计换成了 也一样。
  6. IE 的主页都是 hao123.com,或者被流氓软件修改了的网址。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是百度,他们都是直接在IE地址栏或者hao123.com内嵌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可能 实在太难拼了吧。
  7. 网吧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上 QQ、听歌,其中1/3的人在视频、语音聊天,另外1/3在玩 QQ 游戏(斗地主或打麻将)或者其它网络游戏,还有1/3在上51.com或者 Qzone,他们不需要知道什么是 ,上面有漂亮 MM 就好了,为了更好地泡MM,他们很多都是 VIP 用户或者黄钻。
  8. 15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有51.com账号,他们在上面泡MM、听音乐、收藏网址(因为没有PC)、玩 WebGame;很多听歌的都在51.com或者qq163.com,还有一小部分会使用百度MP3搜索。
  9. 上小学的妹妹说,他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有自己的 QQ 号,而且还会比较谁的号码好,九位还是十位。
  10. 腾讯 QQ + 51.com,他们基本上不需要 E-mail,除了少量使用 QQ 邮箱和网易邮箱。应该说几乎没有人知道 Gmail。
  11. 在这里,互联网 = 听歌 + 聊天 + 泡MM + 玩游戏。一个没有商业概念的互联网,是不是很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