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激荡三十年》是商业信仰三十年
Haijun - 2009/02/11
在很多人眼里,刚刚过去的 2008 是很不平凡的一年,纵然 2008 的一些大事件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泛起的一丝涟漪。我喜欢历史,读史总能够发现历史的可爱之处,血淋淋的事实、满目苍痍的人,总能够给我一些震撼。85 后的我,自从记事起,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比较稳定发展的年代。顺着 2008 逆流而上,追溯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可以帮助我寻找答案,这可能是 2008 年最畅销的商业图书之一。
《激荡三十年》的语言描述可谓华丽,历史数据可谓详实,展示了尘封历史背后的八卦与真相。在呈现方式上,《激荡三十年》使用的是编年体,并在目录之前插入了一张年度大事件概况表,以呈现每一年的商业事件、政策背景、国际背景及中国 GDP 数值。这样可以方便记者对于每一年都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通读全书,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历史的真实与沉重。《激荡三十年》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以 1992 年为分界点。整书主要描述经济、商业趋势的走向,夹带极具代表性的时代人物及其领导的企业。如王石之于万科、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刘永行兄弟之于希望、李经纬之于健力宝、史玉柱之于巨人等一系列极具改革开放色彩的企业家,当然也不乏风云一时极具“中国特色”的历史“悲剧”人物禹作敏、鲁冠球、年广久、步鑫生等……
作者在上半册里主要讲述了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以及商业观念变革上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体制冲突、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温州模式的出现到成熟、从“投机倒把”到“倒爷”的转变等,以及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有的时代人物。对于这些史实的描写,作者采用的是相对的平铺直叙。
或许是 1992 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的新鲜空气让作者也感到兴奋,作者对于从 1993 年起的下半册的论述基调显然更加自由、夸张,下半册里写了更多的个人言论,体现出了对于未来的蠢蠢欲动和支配感。下半册带来的阅读快感于我而言也更有吸引力,也多次让我对未来产生无限遐想与冲动。
我经常会想,我们生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改革开放三十年,互联网发展十年。未来中国的经济与商业发展前途一片光明,尤其是网络经济更是不可限量。用老白的话说,读这本《激荡三十年》,能够让我“掌握过去”,进而“掌握未来”,这实在是非常大的乐趣。
与朋友聊天,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看人家新浪,早年就是靠做色情、SP 起家的……”。这种想法与文革时的“大跃进”如出一辙,带有梦幻色彩的激进,以为罗马是可以一日建成的。以互联网为例,似乎电子商务、Web 2.0、搜索引擎、门户、SP 等领域都已有人占山为王,想要争得一亩二分地已经十分困难。的确,到了我们这一代,似乎想要成功已经越来越难,各种体制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和规范化。想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还得稳扎稳打做好产品与服务,一蹴而就的“快公司”必定有它的漏洞所在。
而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发生的商业事件,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所谓的“中国特色”。只有在那样的历史环境、资源条件、人为因素等综合环境下,成功才是偶然中的必然,短视的“机会主义者”只能被历史遗忘。
总的来说,《激荡三十年》是一本好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很多事件但仍然对于这段历史充满好奇的人来说,无论是对于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还是商业历史,抑或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碎片八卦、来龙去脉。
2009 年初内容聚合的几个动静
Haijun - 2009/02/01
牛年到,交换过手机号或者名片的朋友都收到了我的群发拜年短信,内容一般但是我一个一个打出来的。在这,给博客上的朋友拜个晚年,牛年继续牛博。
春节期间一直没有怎么关注互联网,多看少写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一月都完了,补充整理写写 2009 年国内 RSS 聚合领域的几个产品动态。在日益膨胀趋于爆炸的互联网里,单一的应用或信息很难得到理想中追捧,应用或信息本身的价值并不能得到最大化呈现,聚合使得信息的筛选显得有意义,也更加简单和易用。
一、玩聚 SR
2008 年 12 月末,玩聚网发布了继玩聚 SD 之后的产品玩聚 SR,玩聚 SR 是郑昀在社会化媒体聚合与推荐上的又一次尝试,主要是 IT 圈内人士关注与分享的热点,根据语义分析及协同过滤技术加以优化,最终得到一个 PostRank 值进行排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玩聚 SR 已经成为一款不错的产品,引起了众多 Blogger 的讨论。个人觉得玩聚 SR 的几个问题:
- 内容源的问题。中文博客领域保持活力并贡献优质内容的博客并不多,虽然目前这个范围正有扩大的趁势(SRCBacks 相比 SRBacks 而言),但依然显得十分小众,虽然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小众媒体,但郑昀应该不会满足于此 🙂
- 用户的问题。如 Keso 所说,首先要解决用户的问题,才有可能使玩聚 SR 成为媒体。尽管玩聚 SR 可能比 Digg 或鲜果热文更好,但它到底为谁而存在,它的核心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如果玩聚 SR 引入用户系统,演变为媒体的道路是否会变得平坦一些?
- 产品的问题。玩聚 SR 相比之前的内容聚合平台的确有一些创新,这正是国内互联网所缺乏的创新,创业者们需要学习郑昀的坚持和专注。不过,可能是由于玩聚网团队技术出身的缘故,玩聚一直注重的是产品的思想和呈现逻辑,忽略了用户体验,这或许是下一步所要解决的。
很显然,玩聚 SR 的产生基础正是互联网的开放思想,相比 Google 顺着链接进行索引排序而言,玩聚 SR 显得更加智能和精准。可以想象,当这个平台足够大的时候,一定会产生更多的开放、衍生应用。同时,玩聚 SR 让 Blog 世界与其它网络平台之间的互通成为可能,Blogger 可以想象一下,以博客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版图,似乎正在缓缓铺开……
二、豆瓣新九点
一月初,豆瓣新九点上线。与之前每次豆瓣改版引发的用户强烈反对完全不同的是,在豆瓣 Blog 后面的留言中,有不少人表示期待、看好。值得肯定的是,新九点在内容呈现上更加清晰,频道内容的划分一目了然,我至今不记得原来的一套、二套代表什么内容。
乍看起来,优化了订阅功能的豆瓣九点就是一个 RSS Reader,只是从版面内容呈现上,九点更像是一家网络媒体。我们不妨想想,豆瓣最初为何要做九点(而且是二级域名的独立网站)?大的原因只有一个:在书籍、音乐、电影之外进一步观察用户行为,便于个性化推荐,为将来(不管是电子商务还是 SNS)做铺垫。豆瓣一直非常重视数据挖掘,这也是豆瓣与大部分 Web 2.0 网站的区别。因此,如果将豆瓣九点与鲜果、抓虾相比,显然是误读了阿北的意图——这并不是九点的重点。
豆瓣在努力描绘出 ID 背后那个人的轮廓,这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他看了什么书,什么电影,听了什么歌曲;二是他与哪些人成为了朋友,有过怎样的互动。顺着个性化推荐和协同过滤的思路来看,豆瓣九点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 借鉴 Google Reader 的 Feed 推荐及分享备注,并在显眼位置显示。同时在九点内生成一个文章页面并允许用户评论并 Digg。豆瓣未必能有 Google 做得那么好,但应该比鲜果和抓虾做得更靠谱。
- 除了 Feed 推荐,还可以有相关文章及评论推荐,这就打破了 Blog Feed 之间的界限,加强用户互动,否则将成为一个死社区。
三、鲜果 Beta 测试版
1月18日,鲜果发布鲜果 Beta 测试版,版面结构和 UX 都很粗糙,感觉是匆忙之中拿出来的 Beta,没有旧版那么精致。从 Beta 版鲜果可以瞧出一些端倪,最直观的感受是,与之前过分突出订阅中心相比,新版 Beta 重点突出了人与社区互动。
两个细节:通过鲜果查看原文,终于去掉了猥琐的嵌套;注册鲜果所用的 Email 似乎从来没有用到过,鲜果应该允许用户更换登陆 Email。
相关阅读:
四、有道 Reader
一直使用 Google Reader 的缘故,比较少关注有道 RSS Reader,不过依托于网易这颗大树下,有道搜索引擎不断发展,增加了很多新产品。有道 RSS 阅读器从 2007 年 12 月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一百万的用户,依附于网易的先天优势是独立阅读器鲜果、抓虾所无法企及的。
与豆瓣九点一样,有道阅读完全淡化了 RSS 的概念,降低了使用 RSS 的门槛,对于普及推广 RSS 有非常大的作用。
或许是因为有太多大事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 2008 年的互联网发展。经济危机下的 2009,低调务实、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将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生存状态,或许这正是创新的开始,无论如何,互联网该有点创新了。
2008 年个人总结及博客数据
Haijun - 2008/12/31
2008 年太不平凡了,有太多大事发生,但 2008 终将成为历史,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这是第三次通过博客写年度总结和展望了,互联网让我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这个平坦的世界里,我没有因为自己的诸多贫乏资源而感到不满,相反,互联网让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四月,我结束了 19 个月的异地感情,虽然有些措手不及,但我还是好起来了。成长总是需要代价的,经过洗礼的男人更加成熟,也有人说更加有魅力。同时我也更加坚定、自由,我决定未来三至五年都会留在深圳摸爬滚打,这座年轻的城市,目前对我而言很有吸引力。
五月,离开电子商务协会,这个我大学里做得最认真的事情之一。协会让我看到了学校里的诸多问题,感受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光明和黑暗。年轻的组织需要时间成长,会有更优秀的人将协会做得更好,我相信。
七月,我去了新竞争力实习,关于网络营销的方方面面。在新竞争力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有很多感触。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时,与我原来的想象有很多出入。新竞争力是一家好公司,冯英健和胡宝介两位的做事方式给我很大启发,在这个互联网江湖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自律并非易事。
八月,我生病了,这是对我长期不锻炼上网的警告。回到重庆呆了两个月,在家里享受了难得的长假,同时看了一些《野蛮生长》、《激荡三十年》、《影响力》等书籍,收获颇丰。更重要的是,让我对纸质阅读又产生了好感。在家里,每天都很认真地守着电视机看奥运会,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为这个民族骄傲,尽管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
十月,回到深圳进入大四,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世界。当我发现我强烈的超前意识时,我丝毫都不为之感到震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鞭笞自己不断进步,好在我有自信。但自信并不是万能的,我还是错过了腾讯,我不遗憾、不后悔。在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选择之前,我思考了很多(1、2、3、4),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建议和拍砖,同时还要感谢向我介绍工作的朋友,真心感谢大家!
这个学期的状态一直感觉不好,回过头去回忆我的十年,在学校教育里度过的十年,很多感触。明年此时,我就不再是学生,没有那么安逸的便宜宿舍,也没有理由浪费那么多时间,所有事情都必须自己面对。这就是成长,成长必经阶段。
十一月,去了广州参加第四届中文网志年会,认识了很多神交已久的知名 Blogger,不虚此行。这个理想主义者的聚会,给我很多感触,也坚定了继续 Blogging 的勇气。
如果没有 Blog,我一定不会写这么多。翻了一下去年的总结,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像预期那么顺利发展。去年的一些想法还很幼稚,明年此时再看这篇,也许同样觉得幼稚——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博客的原因之一,不断让自己看到过去的影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证据。
对于 2009,我没有什么想说的。路都是走出来的,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一件一件做吧。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做有意义的事。下面是 2008 年我博客的一些重要数据,成绩不是很好,很多时候我实在没有时间来写,可以肯定的是 2009 年 Blogging 将继续。
博客基本数据
- 文章方面:2008 年一共写了 152 篇日志,平均每 2.4 天一篇博文。其中第一季度及 8 月份都在家里,更新太少,四个月一共才写了 12 篇日志。其它 8 个月更新 140 篇日志,平均每周 4 篇日志更新。
- 评论方面:2008 年一共收到有效评论 1689 条,接近总评论的 75%。
- PR 方面:Google Page Rank 在 7 月 26 日更新达到 4,一直持续到现在。
- 收入方面:通过 BackLinks (简介)赚到了 245 美元,其它渠道大概收入 500 元人民币左右。投入包括:域名费+空间费 200 元人民币以内,以及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健康。
- 订阅方面:目前订阅量在 1000+,Google Reader 占 50% 以上的订阅,在线离线阅读器占 86% 的份额。
博客流量数据分析(由 Nasboq 和 Google Analytics 综合统计而得)
- 2008 年一共有 69550 次独立 IP、136424 次 PV 访问,平均每天 190 个独立 IP,每次访问页数 1.96。
- 流量来源中,47.92% 来自搜索引擎,36.45% 来自其它网站,15.63% 是直接输入地址。
- 带来流量最多的搜索引擎分别是百度(56.82%)、Google(41.25%)、腾讯Soso(1.72%)、雅虎(0.20%)、搜狗(0.01%)。其中,来自 Google 的流量比百度明显更优质。
- 为我带来流量最多的 RSS Reader 分别是鲜果(56.67%)、Google Reader(32.36%)、抓虾(10.88%)。
- 推介网站方面:有很多流量来自百度知道和 sztc 校园网。对比数据发现,来自 sztc 的流量相当“优质”,页面停留时间、每次访问页数都相当高,看来 sztc 有不少同学对我感兴趣 🙂
- 为我带来流量最多的五个 Blogger 依次是:我爱水煮鱼、分享网络 2.0、肚破惊天、Mars Opinion、刘佳的视界,链接的相关性是多么的重要。
- 关键词方面:带来流量最多的五个关键词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博客”、“奥巴马获胜演讲视频”、“奥巴马获胜演讲”、“小城市”。其中前两个关键词的质量很高,而关于奥巴马的两个关键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不仅说明我博客的目标 SEO 做得不够好(我真不想刻意搞 SEO),还印证了一个规律:SEO 只要抓住热点,流量将非常容易。
- 浏览器方面,份额最大的五个流量器依次是:IE(80.74%)、Firefox(13.44%)、Chrome(4.08%)、Opera(0.89%)、Safari(0.37%)。看来上我博客的朋友,使用 Chrome 的还不少,3 个月时间能有 4.08% 的份额的确不错。而使用 IE6 的仍然占了所有浏览者的 53.94 %……
- 地理位置方面,访问者分布情况为:中国大陆(95.66%)、美国(0.93%)、中国香港(0.56%)、中国台湾(0.53%)、新加坡(0.31%);其中,国内城市方面,北京(14.93%)、深圳(9.65%)、上海(8.07%)、广州(7.38%)、杭州(3.75%),这五个城市一共占了 43.78%。
- 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98.72%)、Macintosh(0.56%)、Linux(0.51%)、未知Not Set(0.18%)、iPhone(0.01%)。FreeBSD、Android、SunOS 分别有2、1、1次访问。
因为我的所学专业等“历史原因”,我从一开始就使用“电子商务博客”作为主博客名,但随时时间推移,我所关注的范围早已不限于电子商务,还包括 Web 2.0、新媒体营销等。因此我常常诚惶诚恐,害怕因为博客名误导读者,让读者好不失望,甚至有“欺骗”之嫌。我决定从 2009 年起不再使用“电子商务博客”作为博客名了,虽然这个关键词在各个搜索引擎长期稳居第一,给我带来了不少流量。在有更好的名字之前,我将把博客名改为“黄海均的互联网日志”。
感谢所有来访者,不管你是潜水还是留言,不管你是直接关掉页面还是添加到收藏夹、订阅到 RSS 阅读器,不管你是老读者还是不小心进来的,都希望 2009 年能够在自己的世界快乐、幸福。